 续树伟(1918—1986年)号卓轩,曾化名徐税,高阳县北归还村人。其父续香洲,曾任河南开封地方法院民事庭长,被当地军阀暗害。民国22年(1933年)续树伟考入河北第六中学(保定一中前身),在校期间曾和同学们一起集会游行,声援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民国25年(1936年)考入北平市立师范学校,次年7月抗战爆发,学校被迫停课,即返回家乡。表兄侯君枚曾参加“高蠡暴动”,是本县早期中共党员,受其影响和启发,续树伟加入县青年抗日救国会。民国27年(1938年)1月,在县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做宣传工作,白天奔波于各村发动群众,筹建抗日组织;晚上负责编辑《动员两日刊》小报,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不久,改任县第一区农会宣传委员,后又升任县农会宣传部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初县抗日救国联合会在都漕口成立,任宣传部长。3月改任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长、机关党支部书记。10月调离本县,先后在安新、清苑等县领导抗日斗争。民国30年(1941年)3月调回高阳任县长。是年,日军始在县内推行“强化治安”。为利于对敌斗争,与县委书记丁廷馨分别任抗日游击大队队长和政委,指挥全县的武装抗日斗争。次年5月,日军在境内的据点、网楼增至40多个,对抗日游击区进行“分割蚕食”。续树伟率县大队与日伪军巧妙周旋,寸士必争,寻找战机,以蚕食对蚕食。民国32年(1943年)10月,日军在县内进行“反共誓约”活动,两个半月中,230多名抗日干部群众被杀害,9000多名青壮年被关押。腥风血雨中,续树伟率全县抗日武装和人民,同日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写诗:“潴龙河畔血海仇,豪情壮志颂千秋;愿将鲜血殉祖国,不向敌人低半头。”以鼓舞人民的斗志。并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农村,组织群众开展抵制“誓约”斗争,鼓励群众:“咬紧牙关,度过黎明前的黑暗。”抗战胜利后,在冀中区党校短期学习,而后赴晋县、涿县、永清等地领导土地改革。1949年1月任保定市军管会学校接收委员会主任兼保定一中校长。续树伟到一中,据学生们回忆,当时他腰里别着两把盒子枪。在一中宣讲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是包下来,视为国家财富,培养使用。使广大教师得到温暖和欣慰。1949年暑假,续校长又亲自带队赴唐山参加全省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员的集中学习,洗心革面,树立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1951年3月任河北省教育厅中教处副处长。此后,历任省教育厅副厅长、沧县县委书记、河北师范学院副书记和副院长等职。曾被错划为右派,1961年甄别平反。“文化大革命”中被送进“黑帮队”,受到批判。1978年5月调河北省教育局工作。在其卧病期间,写出大量战争年代的回忆资料。他吟咏“松柏”以自勉:“宿叶遥看嫩,春临君自知;傲寒经岁月,丹心老未迟。”1986年10月20日病逝于石家庄市。著有《萍踪缩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