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旧栏目>>教学科研

聚焦教学设计,严格控制合适,释放生命潜能,实现新的跨越 ——记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再次走进保定一中

发布时间:2017-10-26   浏览次数:0





 
2017年10月24日上午,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之际,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教授再次来到保定一中,为保定一中改革发展助力,给保定一中“冯恩洪工作室”揭牌,并受聘为保定一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育人策略的研究》的课题指导专家。图书馆二楼名师工作室座无虚席,保定一中干部、年级主任、学科组长、教师代表与冯教授开展科研活动,冯恩洪教授欣然题词“聚焦教学设计,严格控制合适,释放生命潜能,实现新的跨越。”

冯教授在三年前即2014年6月首次走进保定一中,曾题词“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把保定一中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品牌学校”。本次到来,感觉到学校在教育的四个手段:熏陶、课程、训练、评价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了顶层设计和创新发展。


走进21世纪的人类教育,应该是个性化、批判性、综合性、责任性的教育,保定一中正朝这个方向有所作为。

第一是个性化。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大局势,中国教育要个性化,而不是是标准化。学校教育发展的最终方向是一个学生一张课表。学校要为学生做人生职业生涯培训,帮助孩子实现发展。保定一中要能够引领教育从以班为单位打基础到依据强势智慧不同的孩子打不同的基础。

教育发展的第二个趋势是批判性。他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各种现象冷静思考,并能够区分选择的能力。

第三个能力是跨界的能力。老师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什么力量呢?如果知识不能跨界,知识永远都是分数,所以,综合能力很重要。现在的教育给学生的是分割的知识,不符合社会需求,要培养学习跨界的能力。

第四个问题是责任和担当。今天千人一面一刀切的教育,会影响20年后的中国社会。教育工作者要有思维高度和视野宽度,更要有改革创新的责任和担当,这是改变中国教育发展的核心因素。


中国教育的支点是课堂。由教材内容决定课堂,走向学情决定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来源于明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讲三不讲,全错的要老师讲,全对的不讲,看书能解决的不讲,合作能解决的不讲。有了这种教学设计,教学不再是知识为中心,而是任务为中心。有了这种教学设计,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教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冯教授说,保定一中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精英人才的责任。要继续秉承“教材无差异,人有差异的理念;要使未来的人才能力强于智力,情商高于智商;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释放学生的潜能,要继续坚持对学生的校内外活动分类指导的做法。”

冯教授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探索了上海建平模式。除分层走班、学分制等教育管理模式之外,其中西交融的丰富的拓展性选修课程、特色的校本课程,也满足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需要。保定一中将以此次“冯恩洪工作室”揭牌和保定一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育人策略的研究》课题指导为契机,向上海建平中学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适应未来国际发展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让上海建平中学教育集团与保定一中手拉手,共同探索教育发展规律,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背景链接:冯恩洪,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现任中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好课堂》组委会执行主任,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客座教授。他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他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注重研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主张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和谐发展,主张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在实践中探索了建平模式。